![]() |
---|
有一說一,如今要想選購到優(yōu)質的橄欖油,可真不容易。
隔壁菜籽油、玉米油樸實無華,標簽上頂多加個“濃香”、“純正”的前綴,橄欖油則有初榨、特級初榨、調和油等各種名頭,逼得一年去不了幾次超市的打工人只能在貨架前瘋狂撓頭。
名稱看不懂,那就翻翻瓶子背面,冷榨、酸度、單不飽和脂肪酸......一堆“高大上”的參數指標仿佛在考你的物理化學生物知識,直接給人整破防了。
看不懂標簽只是第一層,弄不好還會被黑心商家“套路”。
有媒體曾經打假過國內一些橄欖調和油產品,里面摻入了大量便宜的大豆油,橄欖油少得可憐。更令人無語的是,廠家回復,這是行業(yè)公開的秘密,“吃不死人就好”。
聽聽這話,不知道你作何感想,反正我是怕了。
橄欖油背后到底有多少坑?如何選購一瓶優(yōu)質的橄欖油?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。
網購橄欖油,很多人會看著銷量下單,但只要稍微對比幾款產品的配料表,你就會發(fā)現端倪。
同樣都是100塊750ml,你買到的那款橄欖油,可能一點也不純。
現在市面上賣的橄欖油產品主要有兩種,第一種是純粹的初榨橄欖油,第二種則是混合橄欖油,通常由初榨橄欖油與精煉橄欖油或者果渣油混合而成。
初榨橄欖油,是僅通過機械或其他物理方式,從橄欖樹果實中“榨取”的油[1]。
參考我們小學學過的物理知識,橄欖果的物理形態(tài)變化了,組成成分卻沒變,這樣榨出來的橄欖油保留了橄欖里最完整的營養(yǎng)物質,也沒有多余的添加劑,油質就比較好。
初榨橄欖油,是僅通過機械或其他物理方式,從橄欖樹果實中"榨取"的油
經過化學方法煉制的精煉橄欖油、橄欖果渣油,就沒那么“純粹”了。
精煉是一個使用酸、堿和其他試劑的復雜過程,會去除橄欖果的香氣和風味物質,也包括天然抗氧化劑。商家為了確保短期內不變質,在精煉橄欖油煉制過程中,還會重新添加人工抗氧化劑[2]。
雖然加入了添加劑,但精煉橄欖油也可以食用[3],只是由于各種脫色、除味處理,這種橄欖油通常沒有味道或氣味,不適合單獨售賣,所以常常是跟初榨橄欖油混在一塊。
至于果渣油,就更“渣”了。
按照國際橄欖油協(xié)會(IOC)與國標的官方分類[1][3],這種油都不配叫橄欖油。
盡管也是橄欖果的“孩子”,但是果渣油其實來自于油橄欖壓榨或離心期間獲得的固體殘渣。為了降低成本,商家們會用化學溶劑從這些渣渣里,提取出粗提油橄欖果渣油,接著精煉凈化,進一步得到精煉油橄欖果渣油[4]。到這,果渣油都不可食用,因為它缺乏味道、香氣或顏色。
只需加入一些初榨橄欖油,這類果渣油立馬就會搖身一變,成為可食用的混合橄欖油[5]。
如今許多國家已經認可商家的這種“混合大法”,但不可否認的是,這種不夠天然的制取方式,會讓混合橄欖油喪失橄欖油最純正的風味,還有維生素、多酚、植物甾醇這些對人體有益的成分[6]。
論香,混合橄欖油比不過玉米油花生油,論營養(yǎng),又比不過初榨橄欖油,更別說特級初榨了。
經常下廚的人應該都知道,在橄欖油里,論逼格,特級初榨才是C位中的C位。
營養(yǎng)價值高,是特級初榨橄欖油區(qū)別于一般食用油最大的特點,它從多個方面都有益于提升人體健康,包括預防心臟病、降血壓、抗衰老、增強消化系統(tǒng)功能等等[7]。
特級初榨橄欖油,對預防心臟病、降血壓、抗衰老、增強消化功能都有好處
這主要得益于特級初榨橄欖油富含一些“特殊”成分,包括多酚、油酸和維生素E等。
最關鍵就是多酚,堪稱“地表最強搭檔”,不僅跟油酸在心血管預防上形成合力,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[7];還能和維生素E一起,抵消自由基對細胞的氧化攻擊[7]。
“即便單槍匹馬”,多酚也能帶來其他益處,比如抗炎,改善消化功能,降低患癌風險[8]。
除此之外,特級初榨橄欖油顯得“高人一等”,也跟某種消費觀念分不開關系。
很多人可能都聽過這樣一種觀點:在食用方法上,因為煙點較低(190–207°C),所以特級初榨橄欖油只適合涼拌,不適合高溫煎炒、油炸。
特級初榨橄欖油不適合煎炒油炸,只能用來涼拌,這種說法并不靠譜
但其實,這種說法其實并不靠譜。
2018年的一項研究發(fā)現,即使被加熱到煙點之上,特級初榨橄欖油也能顯現氧化穩(wěn)定性,相比其他煙點更高的食用油,產生的有害化合物、反式脂肪等水平也較低[9]。
也就是說,雖然特級初榨橄欖油有諸多益處,但你大可不必在吃上面,區(qū)別對待它。
不過很多時候,并非我們有意抬高特級初榨的身價,只怪商家“套路”太深。
“冷榨”,或者“第一道冷榨”,很多人以為這個標簽一定程度上能說明橄欖油的品質好。
這其實是一種營銷術語,“第一道”指使用的橄欖果原料只經過了一次壓榨,“冷榨”則代表27℃以下的環(huán)境中完成榨取。只要是特級初榨橄欖油,其實都是“第一道冷榨”[10]。
橄欖果在第一道冷榨壓碎后,還得經過混合、離心才能分離出橄欖油
還有酸度,很多橄欖油商家也喜歡宣傳這個指標。
從定義來看,橄欖油的酸度是指每一百克油脂中自由脂肪酸所占比例的指標,酸度過高,橄欖油更容易氧化,引發(fā)油脂酸敗,變得不可食用[1]。
特級初榨,作為橄欖油里抗氧化能力強的品類,酸度自然也極低。按照國際通行的IOC標準,特級初榨的酸度不得超過0.8%,最普通的初榨橄欖油酸也不能超過3.3%[1]。
不過我勸你不要太重視這個指標,否則一不小心,就可能買到“不純”的橄欖油。因為混合橄欖油的酸度,在人工干預的情況下,也可以變得很低,甚至達到0[11]。
看到這里,你可能就要問了,到底怎么才能選到優(yōu)質的橄欖油?
實際上,如果要準確判斷一瓶橄欖油的品質等級,過程非常復雜,你需要助專業(yè)實驗室的理化分析儀器了解里面的各種成分以及成分比例,還得依賴專家們的感官測評[3]。
當然,為了避免掉進商家設置的“陷阱”,日常購買橄欖油也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借鑒:
①名稱。如果不想買到不純的橄欖油,首先你得認準這幾個名詞,“特級初榨”,或者“Extra Virgin”(英語),或者“Extra Vergine”(意大利語),或者“Extra Virgen”(西班牙語)。
瓶身上標著意大利語的特級初榨橄欖油
②配料表。買到單一純粹的特級初榨,更靠譜的方法是看配料表,如果配料里洋洋灑灑碼上了好多類油的名字,就算商家貼心的標上了百分比,那我也勸你別買。
③產地。你可以在瓶身上可以尋找這三個字母——PDO或者DOP(意大利語),它的全稱是Protected Designation of Origin,翻譯過來是受保護的原產地名稱,意味著這個品牌的橄欖油產區(qū),經過了歐盟對其風土和生產方法的考核認證。PDO類似于牛奶上的黃金奶源地,意思是保證這瓶橄欖油的橄欖,來自于被認可的特定地區(qū),遵循當地適合的壓榨技術,呈現了獨特風味。這并不是一個品質上的包票,但至少能保證這瓶油的原料、生產和出口是受到監(jiān)管的。
④品牌。如果你還是不放心買到的橄欖油是否正規(guī),建議你直接在網上搜索品牌名?,F在也有很多“假”的進口橄欖油,號稱西班牙、意大利知名品牌,實際是出口轉內銷,在當地無人問津。
⑤生產日期。這是購買橄欖油的最后一步,千萬別忘了。要知道橄欖油里的營養(yǎng)成分很容易受到光照等因素流失,盡量選擇合適的容量,切記不要囤貨。
橄欖油容量、品牌都很豐富,切勿囤貨
⑥參考專業(yè)榜單。如果你真的很追求特級初榨的品質,也可以參考一些靠譜的橄欖油網站,比如世界最佳橄欖油(WBOO)國際組織,每年都會有全球最佳橄欖油品牌排名。里面的一些品牌國內市場比較少見,但亞馬遜上基本都能買到。
除了選購,存儲與烹飪也是影響特級初榨橄欖油能否物盡其用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
橄欖油最怕的主要就是光線和氧氣,“嬌貴”的特級初榨橄欖油更加需要避光存儲。儲存溫度,建議是在13-25°C之間,并且避開一些熱源,例如冰箱、空調的上方[12]。
橄欖油受光照容易酸敗,最好不要用玻璃瓶分裝,盡量避光存儲
最后,想強調一點,即使橄欖油有這么多功效,但別指望它在每個人身上都發(fā)揮出極致。
美國食品及藥物管制局(FDA)曾指出,如果每天都能堅持攝入大約兩勺(約20克)油酸含量高的特級初榨橄欖油,患上冠心病的風險就有可能降低[13]。
要是你放不下麻辣香鍋、炸雞這類食物,買一瓶幾百塊的特級初榨橄欖油放一年也吃不了幾回,那還不如買十幾塊的玉米油來的劃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