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---|
4月12日,央視財經頻道《消費主張》專題報道:
目前全球食用油價格已達到創(chuàng)紀錄的高位,食用油價格上漲,小商販們往往最先能感受得到。
對大一些的餐飲企業(yè)來說,用油上沒什么可調整的余地。不過油在整個食材中的占比不會很大,并且其他食材成本也是全年都在浮動,所以油價漲了,餐廳并不會因此就調整菜品的價格。
普通家庭的用油量有限,油價的波動影響不太大;因為用油不多,反而會更加注重油的品質。
在位于北京雙榆樹的一家超市,零售的花生油銷量最大,玉米油也可以。最近一次食用油價格上漲是在去年,近期沒有什么大的變化。
消費者表示對于油價沒那么敏感了,浮動不是特別大,還是能接受得了。
在位于北京北新橋的一家糧行,副店長表示食用油銷售的價格基本沒有漲,但進油的成本有所增加。
北京新發(fā)地糧油廳的負責人表示,因為疫情的關系,老百姓來市場少了,零售少了,主要銷往一些批發(fā)商、食堂或者機關,最近的銷量確實受到一些影響。
和消費端不同的是像食堂一類的地方,用油量大大,豆油相對花生油是比較便宜的,所以購買大豆油的比例更高。
一家批發(fā)商表示,往年行情好的話,一個月能銷售上千箱;最近行情不太好,近一個月也就能批發(fā)幾百箱。
最近的運費也有所上漲,一車貨的運費幾乎翻倍,運輸成本上也高了不少。
首農古船油脂公司是北京地區(qū)為數(shù)不多的油廠,主要供應北京地區(qū)的食用油。
公司總經理介紹,花生油屬于本土需求比較大的食用油品類,原材料基本自給自足,沒有上漲,花生油的價格也趨于穩(wěn)定;大豆油主要是因為靠進口,所以漲幅算是最大的;菜籽油的漲幅也是非常明顯的。
餐飲用油量大,更加趨于市場化;面向消費端的食用油,由于供給政策的保障,價格是宏觀調控的結果,通常價格不會輕易上調,最近的油價暫時導致油廠的利潤受到了壓縮。
公司現(xiàn)在按照國家和北京市的要求,保市場、保供應、保民生?,F(xiàn)在油廠的供應能力非常充足,儲備的庫存量也是足夠多的。
專家建議消費者應該建立新的吃油理念。
我們國家提倡油脂要適度精煉,對于同一種類的油來說,首先要選擇一級油;然后盡量選擇適度加工的油才更營養(yǎng)。
所謂適度精煉,從外觀上看,一般顏色就比深度加工的顏色要深一些。
食用油的適度精煉,一方面有利于我們的健康,另一方面也緩解了食用油的供給問題,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食用油原材料的不必要浪費。
現(xiàn)在除了主流的食用油品類以外,已經有很多新品種的食用油,可以很好地補充市場供應。
來源:央視網(wǎng)、oilcn油訊
微信公眾號
IGO世界糧油展
閱讀更精彩!